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我們為什麼要從事影像創作

從事影像創作的人,可以有千百個理由,說出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行業。大體上來講,他們都是因為喜愛電影,才來到這個領域。但是我從來沒有聽過有誰不喜歡電影。就算不看電影,也會看電視、看網路影像,確實沒聽過有人根本就不喜歡影像這個東西。既然大家都喜歡,那麼從事影像工作的人,應該是全世界最夯的人才對。不像從事政治工作的人,有1/3的人討厭你,另外1/3的人懷疑你,還有臉皮去搜刮油水。從事餐飲業也會遇到挑食或是簡食的客人。可見影像先天上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大家都喜歡看,做出來的作品理應大受歡迎。然而事實卻是,做出來的成品經常等著被挨罵,不是觀眾罵,老闆罵,同事罵,不然自己也會罵自己。問題就來了,先天條件雖好,我們後天卻很容易糟蹋掉。 影像的發明,簡直是上天掉下來的禮物。理應好好加以利用,全民都是大導演才是。但是基本上,我們必須承認,其實對影像的掌握,還真是束手無策,不管你是大導演、小導演或是業餘導演,或是一旁摩拳擦掌的人,必須面對一切從零開始的困境。依照心裡學的說法,有1/3的人是隸屬於視覺型的動物,換句話說,有2/3的人無緣於影像創作。根據是,如果你夜晚到戶外看月亮,回到屋內過了五分鐘之後,你還可以清晰的想像出月亮的模樣,那恭喜你,應該是屬於視覺型的動物,這樣看美女更有充分的理由。事情真的是這樣嗎?像我看月亮,很清楚記得住月亮;但是看人,馬上就記不住,怎麼說都是視覺白癡,還不是照樣從事影像創作。 從事影像工作的人應該是藝術細胞發達的人。這樣的說法,未免太小看了人類。你看看上一代、下一代、前人、青年人,誰談起戀愛來,留下的篇篇字簡,不都是因為荷爾蒙沖昏了頭,經過化學變化,使得體內藝術細胞活了起來,譜出了一章又一章可歌可“氣”的動人詩篇。所以每個人都有藝術細胞,到了天昏地暗的戀愛時刻,每個人都是詩人,就算是被動好了,也會被追求者不懈怠的努力,最後打動芳心,荷爾蒙像火山一樣,爆發開來。如果人人有藝術細胞,大家至少多多少少做一點創意工作,這樣才不會覺得搞藝術的人都是怪咖,非我族類,其心必誅。 相對來講,從事影像創意工作的人,是需要有一些條件。從大環境來講,社會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1990年我到美國讀電影製作研究所,主要是當時我對電影的疑問,在國內找不到答案。課間在外頭坐在板凳上和同學聊天,大學部的學生總是經常以羨慕的眼光看我們。你不要看美國學生上課和老師討論,是可以高高翹起二郎腿,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可是每次我請他們坐下來跟我們聊天,不誇張,從來沒有一個學生敢坐下來.我不解的問他們為什麼?他們都是說,因為對我們很尊敬。聽起來實在很刺耳又臭屁,我以為是因為每年近700個學生申請進研究所,我校只錄取15名。後來才知道,除了這個原因之外,美國電影製作研究所,基本上是不收大學是學相同科系的學生。所以他們都想來這個研究所,但他們都知道,幾乎毫無機會。我知道後只能心裡偷笑,我笑的是,只能說我是運氣好。在我們的隔一年,也就是1991年,美國經濟產生很大的變化。政府無力挽救經濟的不景氣,致使很多大學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工作,造成大學生暫時不去就業,選擇繼續讀書。當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大學生有更多的比例申請藝術科系的研究所就讀,原因是美國經濟體強大,不景氣只是一時,將來更多的人可以在藝術市場維生。結果造成申請我們系所的人大塞車,而且幾乎都是來自名門大學的頂尖科系。所以我只能說是運氣好,像我們班上只有一位是名門正校,來自耶魯的經濟系,其他聽都沒聽過。為了這件事情,我班上同學還跑去找系主任理論一番,質疑名門正校的學生就真的會拍片嗎?我記得系主任的答案是,面帶微笑的兩手一攤,意思是誰知道,他也要過幾年才會知道。 大環境有了可以以藝術維生的環境條件,接下來就是個人的條件。影像的特點是每個人都有活生生的畫面讓人胡思亂想,然而心裡所想的,你如果是透過筆來書寫,經常是辭不達意。心裡所想的,用話說出口,也是經常表達不夠得體,還容易得罪人。用音樂來表達,需要專業的技術。影像雖然人人有畫面,但是難以執行。那麼說了半天,到底為什麼要從事影像的創作?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先不要問說自己做的到做不到,而是看到了影像有了另一層的感覺,也想透過影像來表達而已。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基礎。這裡所講的基礎不是基本功,而是長年累月的習慣。這個習慣就是打自孩童時期就已經不斷閱讀電影的人,更有機會從事影像工作。影像創意是個很長時間經驗累積之後的再創造,沒有長時間的栽培,很難一頭在這個領域可以有突出的作為。沒有長時間浸淫,就會碰到業界喜歡玩影像,半路出家的長官,往往是有想法沒做法,最後決定你未來的絕對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是不是尊敬他。所以大概也沒有人想寫影像創作的文章,要想成功的話,學習如何去尊敬一個人,可能更實用。 
One Cut 寫於美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