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創意僅僅是一種習慣

我自己是非常感慨身邊一些優秀的影像創作或是導演,轉而去做那些他們可以輕鬆勝任的工作。我了解人生中到達了某個階段,是會喊累的。當年苦口婆心勸這些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要輕易離開創作的軌道。雖然他們認為其實還在這個領域,並沒有離開。然而我覺得他們其實並不了解,創作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是在一個軌道上,他不會像火車一樣,經過交叉鐵軌,過了一陣子又會回到原來的軌道。 我自己就有深刻的體會。當時年紀輕輕學完電影回國,就覺得自己有一身的本事。腦子只想只要多賺一點錢,就可以拍紀錄片了。將近二十年前,當時設定的目標是一年多賺三十萬,然後花個三、五年拍一部片子。沒有多久一次偶然的機會,電影界的朋友要合開一家貿易公司,覺得機會來到,可以實現拍片夢想。那時剛好柯達公司每年宴請留美學電影的學生,我在會上意氣風發的宣佈我的決定。大家知道電影苦哈哈,替我的決定感到高興。現在回想起來,大家並不了解我,所以沒人制止我做這件事,或是根本和我就不熟,也懶得跟我說,畢竟沒有人想當壞人。公司因合作的關係,很快的在半年就垮了,為了還債,就替遠房的親戚做傢具進口,一晃就三年。這三年期間,我想過拍片的事,但是精力花費過多在工作上,越來越發覺,沒有在影像的環境上,沒什麼想法,就開始偷懶了。一直到自己發現不是做生意的料,為什麼不回來做自己最在行的工作,或是說自小培養了這麼久,我也只會做有關於影像的工作.回來業界後,我對當時選擇離開,有更多的體會。 創作真是不容易的事,對現在電視與紀錄片生態,其實大部分不應該稱作是影像創作。然影像作品要做出來都很不容易了,大部分的同行都會認為自己做出來的就是作品,絕對跟創作有關,其實這種界定只是自己說給自己聽的。這些活生生在社會上的素材,只是花時間去拍攝,用我的話叫“採集”,然後把素材整理一番,這嚴格來講,不叫影像創作,除非是在製作過程中別有巧思。我這樣講會令很多人失望,但是我們必須面對事實。你會說我們去拍攝當然是現實的題材,我們把素材拍回來,整理做出一個片子,何罪之有?問題本身取決於作者的態度。以前我們一組人馬共五位導演,後來有人告訴我,其中的一位導演總是半夜偷偷打開我們的櫃子,看看我們是怎麼剪這次任務的片子,他才開始工作。我們聽聽都笑了,不過還是決定把櫃子鎖起來。我笑的原因是,還真是偷懶,連花腦子去想點事情都不肯,日後如果還做這個工作,有得苦頭吃。對業界一般所呈現的影片,我自然有話要說,其實就是偷懶。通常是這樣做做就好了,自己能力不足努力不夠,還怪說怕觀眾看不懂。特別是公部門和電視台普遍的愚民政策,如果有知的觀眾,早就遠離這種荒謬的媒體。我們的電視為什麼要做一般化的節目?原因很簡單,因為視界一般,做出來也就一般。要去想破頭,做出很不一般的作品,沒有人承認那不難。很多人其實也想做出點成績來,但強烈的受限於技法,或者是傳統影像的框架,很難自我突破。我們看到很多的例子,周圍的朋友想用力擠出點不一樣的東西,最後還是必須妥協於知識上的不足,交出一個其實誰做都一樣的作品。創作是必須要在一個特定的環境裡,思考怎麼做可以做的更好。剛開始的時候,不是別人給你壓力,要不然就是自己給自己壓力。在影像上不斷的去想,怎麼做可以突破自己。那需要一段很久的時間自我焠鍊,熬的過來的人,那龐大的收穫,完全屬於自己,最後將其貢獻出來,又能有益於這個社會。
One Cut 寫於美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