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創作者對影片評論的看法與態度

上個月忽聞做影像的朋友被人說功力退步了,當時就想寫這篇文章談談我的看法,但是因為臨時忙著剪片,一托就到今天。我想說的其實在這個部落格的文章裡,可以找到我的思考模式,只是在這裡想進一步說明我的觀察。我們先這樣想好了: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有事沒事都在剪片的人,或是廣義一點,自己不動手剪片卻叫別人動手的人,也算是第一種人;另外的一種人就是沒剪過影片,腦筋卻有無限想像的人。我們平心靜氣的來看,世界上確實就這麼兩種人。好,接下來有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就是有人給了一個題目,要做一個非劇情的短片,並且說好過個幾天要在什麼樣的場合,也許是電影院、電視台、社群網站、集會場所等等公開播放,意思就是要拿出一種影像的產品,端在所有人的面前,被公開檢視。我不曉得世界上還有沒有其他的工作,可以同時有難以數計的人,同時可以觀賞和檢驗。比較接近的建築、美術、音樂,需要更專業的門檻,一般人很難發言,頂多發發牢騷。就算影像公開播映的場子就限定在某一社區,其實這種每個人吐點口水都會淹死的職業,很容易的把創作的人打成非人。
好,馬上就要去做一部影片,這時候世界上的兩種人馬上分裂成至少八種以上的人。最極端的就是從不碰影像,也不想表達任何想法的人,他以最遠的距離來看待這件事情;再來就是有點看法,表達一下之後,就在蠻遠的距離看這件事。讀者可以依此類推,重點就是誰來做這件事,大家可以設身處地的想想,做這件事要有多大的勇氣。如果你不是參與其中的第一種人,公開播映的這檔事根本就不在你身上,你如何判斷和知道創作中的歷程。當然大家最直接的看法就是,選擇做影像就是第一種人的工作,誰在乎過程,既然是給觀眾看的,觀眾自然有權批評,而且批評是為了這部影片好。好了,說來說去,都各有道理,不過所有的道理是從自己的觀點和視野以及立場出發,你覺得會看清全面嗎?讀者可能不明白我在說什麼,我來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是非常有能力和豐富經驗的做影片的人,大概一路過程,從最開始到結束,所會發生的事情,是不是都在預料之中?包括了影片做出來的品質和效果以及觀眾的反應。我說的是大小事情都在還沒發生的時候就早已料到,如果你有這個功夫,我還是那句話,高人,請留下姓名或匿名,可以華山論劍一番;如果還沒那個功夫,還是歡迎有空來這裡玩玩。我要說的重點就是,既然無法預料,怎麼會知道全面的事情;那麼既然連做影片的人也不知道事情的全面,沒參與製作影片的觀眾,所說出來的評論,怎麼可能知根知底?
這樣好像打了一般觀眾ㄧ個巴掌,我們來看看做影像的人到底在乎不在乎觀眾的感受與反應?我講的是任何一個人的意見,結果答案會是什麼?很在乎,非常的在乎,而且太在乎每個人的意見。這就是一個問題,而且是很大的問題。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涉及心裡層面的問題,這些讀者自己都知道,也可類推。這篇文章想說的卻是另一件事情,請問影片做出來,是真的要給觀眾看的嗎?大家一定是這樣思考,不給觀眾看,還給誰看?如果你是直接這樣的反應,那麼請以後評論一部影片時,手下留情,或是先去唸唸佛經,再寫評語。我們簡單的來講,影片的製作,不見得是要給觀眾看的。其實有時候我寫到這裡,還真的有點不想寫了,意思就是想讓大家思考思考,為什麼我這樣說?
也許我也可以晚一點回答這個問題,我說的話也許很多人不同意,但是這個部落格一再的講,不必問對不對,要問的是對你有沒有幫助。在這個社會上,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處理人的問題,主要的原因都是因為自尊心在作祟。我們以前也說過,這個部落格企圖提昇影像在另外一個境界,同時解決人的問題。如果你的作品已經在另一個境界,你就會發現我所說的意思,我們一步步試著努力有那樣的境界。從事影像工作的朋友應該要問問自己,自己是不是在做創作?那我當然敢說絕大部份的同業做的影像,沒有創作的成份,而且離嚴格創作的定義還很遙遠,如果影像是屬於這種層級,我通常都會勸他換個工作。許多朋友聽到我這樣說,當然都很生氣,但是事實可以證明,他們雖然在這個行業,但是工作上痛苦不堪。我還是問最簡單的問題,如果你做的影像毫無特色,那是不是隨便都可被取代,剩下的就只有靠跟對人才保的住工作。請注意,不是靠你的專業能力。這樣的生活方式又兜回自尊心,問題是內在是空的,大家心知肚明。如果是這種層級,那麼觀眾的評語會把人搞的不知所措。你說臉皮夠厚,問題是裝的,從事影像的人太在乎別人的評價了。
對一個影像創作者最該面對的評論態度,其實是要看你自己在什麼樣的境界。就算是大導演也不見得搞得清楚未來的世界在那裡,許多人太依賴劇本形式歷史素材教科書上的法則。如果你的格局大到可以代表國家去做國家競爭力的影片,那麼請問這麼重要的影片,全世界卻都做成什麼樣子?光看就知道全世界做影像的思維是有問題的,我不會在這裡一語道破,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在網路上尋找,以後我們再來討論這個話題。影像創作的人並不是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就可免於評論流彈的攻擊。就算是一部大電影,導演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並不代表這部電影是另一個境界,如果不懂我的話,我是真心建議讀懂電影史。談到電影史,我們就可以回來說說為什麼影片不是拍給觀眾看的。大家應該知道1895年盧米埃兄弟拍攝「火車進站」,由於是如此的逼真,觀眾在電影院內以為火車要衝撞過來了,紛紛逃出戲院。這個故事現在聽起來很好笑,但是我說的要讀懂電影史,那麼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事情?或者說紀錄片的發展到法國新浪潮,請問所使用的全新方式,真的是讓觀眾在電影院高興的看著,還是是以一個不同境界的方式與觀眾對話?如果你是高達、雷奈那樣的人,其實影片評語自己寫就好了,誰寫的過他們。如果沒有那樣的功力,從事影像工作的人對影片評論沒有免疫力。我是希望這個部落格能提昇影像的意境,將來有了更高的境界,就能對別人的評論產生對評論者的反評論,因為等你有了那種功夫,應該就知道下評論的人對於影像這種概念,是在什麼等級了。那如果你知道了,是否還會在乎?
One Cut/美濃/20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