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主流電影的開場(二):第一個鏡頭

從事影像創意工作,不管是劇情片或是非劇情片,怎麼樣開始說ㄧ個故事,是最麻煩的一件事。事情還不只是說個人的想像力問題,有時也有現實面的困擾,比如說你有想法了,但就是沒有畫面,接下來team的人就彼此怪罪,再想辦法彌補。這樣的作為,只能說遇事不明,無法理解影像的奧妙和關鍵因素。以紀錄片來說,你看到的是職場上一堆拿攝影機的人跑來跑去,緊張兮兮的深怕搶不到鏡頭,或是錯過畫面。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這樣其實曲解了紀錄片的本意。我們為什麼要記錄,又要記錄什麼?如果能夠清楚的解答這個問題,許多的拍攝方式,或是說故事的方式,才是適當的。我們在這裡一再的強調,影片不是主觀意識構成的,電影的每個鏡頭都有意義也可以說明的很清楚。就劇情片的開場也是一樣,不是妙筆生花神來一筆就好,他是有章法講技巧的。
不管你是不是精於電影,在現在資訊太超過的時代,你看到不合意就轉台,或是關掉網頁,另找一個新網址,所以影像特別強調要吸引人,而且吸引人一直看下去。問題又回來了,怎麼樣做才可以吸引人繼續看下去?我想全部的電影電子媒體或視覺科技公司,都在找答案,找到了答案,還想找更新的答案。你會說這很容易,我們就從第一個畫面,第一個場景,每個都好好構思好好經營,就有觀眾繼續會看我們的影片。如果你知道實際職場的狀況,就不會這麼樂觀了。前一陣子新的電子媒體試做一部紀錄片,半年下來換了整整兩批人,就是做不出來。我們這一行其實就是手工業,成品是一針一線打造出來的,不是拿著仙女棒,手指一拍,畫面就出來。怪就怪在這一行拿仙女棒的比較多,拿針線的很少,就算手中拿針線,他還以為自己拿著仙女棒,只能說影像被歸類娛樂事業,走進來的人都曾經被絢麗迷惘過,但實際上就是建築工人,必須一磚一瓦慢慢從底層蓋起,而且同時是肉體與精神上雙重煎熬。因此實際上拍片並沒有想像中浪漫,但是如果你還停留在拍片剪片想破頭的煎熬,我還是要說,還沒有到一窺影像奧妙的階段,那麼現實煎熬的磨練,我還是認為有必要。我們再回來說,難道我們不是從第一個畫面就好好拍好好剪,呈現給觀眾嗎?理論上是如此,但是你有印象,那一部紀錄片的第一個畫面就讓你印象深刻的嗎?我所看到的片子大都不會讓我有印象,只會讓我覺得捏一把冷汗。
不管你是不是精於電影,影片的好壞確實就取決於第一個鏡頭。我不認為職場的人知道這個道理,不管你是不是精於電影,否則你不會看到一堆紀錄片的開場,不是由一堆人的簡短訪問串成,不然就是西元幾年開始,完全不知道怎麼樣開始一個故事。當然業界的朋友看到的話,一定很刺眼,我當然知道這個行業誰也不服誰,最後誰才是真理?答案自然是官大的人,誰掌握權力,誰就用那套標準,這種文化,註定還是幾輩子淪為文化奴才。我們這個園地,是提供廣義的思考面向,不必相信任何對影像的看法,也不要相信官特別大的人他不是定律,只有透過思考,才能知道影像更高的境界在那裡。
我們前文提到過序場主要的功能就是營造氛圍確立影片基調,那麼做為序場的第一個鏡頭自然要有上述的功能,當然還必須潛藏更多的符碼。首先,第一個鏡頭要非常的好,也就是全片最好的畫面應該在第一個鏡頭,而不是鋪陳之後放在高潮處。為什麼如此?如果你有機會和一些人一起去到同一個地點拍照,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得出來的照片天差地遠。問題就在於你對影像的掌握功力究竟練到了三袋弟子或是九袋長老,還是可以拿打狗棒的幫主。影片團隊的功力就表現在畫面上,透過第一個鏡頭就知道功力深淺如何。就算同一個工作團隊,拍攝出來的畫面也可以細分優劣,大如電影,演員功力、導演手法,每個場面都分得出優劣點,有時連導演也深陷其中,並不能窺出細節與奧妙。當然所謂好的畫面並不是天馬行空,將什麼有如香格里拉的畫面就放在前面,風馬牛不相及。因此,所謂的第一個鏡頭,當然要蒙太奇去接第二個鏡頭,要有故事的文本文化意含頭尾呼應的考量,主角人物預備出場的鋪陳,整體來說,第一個鏡頭已經可以嗅出導演故事的核心、圍繞的主題和準備故事的進展。所以說第一個鏡頭一點都不單純,有著極大的使命。做新聞有所謂開頭的黃金五秒說,千萬不要相信這種話,有誰規定要怎麼開場?如果影片通通是五秒開場,這種千篇一律的方式,誰會看?影片自我設限,沒有驚奇之處,還能說是影片嗎?誰又規定新聞一定要這樣報導?如果有機會去看看法國人怎麼做新聞,或是德國怎麼搭攝影棚,就會知道能夠思考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了。好了,相信你已經可以多點思考想像了,那麼問題是,就憑一個鏡頭就要傳承故事的文化符碼,還有什麼主題、故事的進展、導演的企圖心等等,可能嗎?這樣是不是天方夜譚?我們再思考一次,影片是許多畫面相加的效果,怎麼是單一畫面可以說明一切?我這樣寫,也在引導你思考,答案其實已經說出來了,我們就再想想!!!
One Cut寫於美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