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主流電影的開場(三):空拍城市的意含

在這個園地,我們強調許多次,每個鏡頭都不是隨便拍隨便剪接,或是主觀意識認為要這樣拍這樣剪,沒有這個道理。重點是每個鏡頭都有意義,影片的銜接都有章法,不是你想從左拍到右,從上拍到下,想怎樣就怎樣。當然你到了現場要是知道怎麼拍,就已經不錯了,如果是學生電影,幾個人一起指導,一定會為要怎麼拍一個鏡頭傷腦筋,或是彼此不服,心生怨恨。我們不是恥笑學生作品,就算是職業的導演,有時往往會為了下一個鏡頭傷透了腦筋。試著問問自己是不是經常出現這樣的困局,也是因為不知道怎麼辦,往往害怕不敢接案子,或沒有信心,有時工作人員一時無意的話,就氣了老半天。如果你拍片時遇到上述情況,那麼我們就可以往下談,表示你也會有興趣去理解這裡面精彩的地方。我們這篇文章來談談主流電影開場常會看到的一種方式,也就是用空拍城市或鄉村做為第一個鏡頭和開場。我們每篇文章都希望大家多思考,那我就先問了,那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知道意思,那麼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意義?我們可以先想想,在說明這件事情之前,我先來說一個自己的故事,這樣也許你比較能夠理解,鏡頭語言的意義。我以前有個機會接到最高單位的案子,其中的一個任務是訪問波蘭前總統華勒沙。約好時間的當天一大早,我們就先到了他們在團結工聯經常開會的地方,是一座教堂,叫做St. Mary。故事的背景是當時團結工聯企圖推翻共產執政,他們躲在教堂的庇護之下祕密開會。我們這個大案子基本上等於是從波蘭開鏡的,除了攝影師很熟之外,其他製片、攝助、研究員都沒有合作過,他們也不明白為什麼找到我這個默默無名的人。攝影師機器架了就準備拍了,大家這時候都在看我,好了,如果你是我,要怎麼處理這個場面,你要怎麼拍,拍什麼才是對的鏡頭。通常業界的處理方式就是反正找到好構圖,光線陰影比例掌握得宜,各種角度都拍,或是多拍,回去再剪。這樣並不是不對,只是沒有掌握到重點。我的工作習慣是如果是自己拍,我架著機器就自己來,如果有製作團隊和攝影師,我一定會把要拍什麼鏡頭,為什麼要這樣拍,說明給在場的人知道,特別是攝影師。攝影師也就有思考的機會,如果他提出質疑,這樣也有更多的討論空間。回到St. Mary教堂的現場,大家都在等我講話,這種場面原本是緊張的,但是如果你知道影像好玩的地方,就不會怪我心裡面正在偷笑。我告訴攝影師說,你要怎麼拍都可以,但是一定要有一個畫面,因為當時他們都在教堂裡面開會,外面一定到處都有人監視,他們躲在裡面可想而知,壓力一定非常的大,所以我們的鏡頭就是要給他壓力,我們雖然不要用zoom,但是因為沒有軌道,只好慢慢從外推到教堂裡。好了,我說明完了之後,看著製片臉露微笑鬆口氣,除了攝影師及助理認真拍之外,我們就形同解散各自去拍照去了。如果你理解我說這個故事的意思,那麼我們就言歸正傳,來談談開場如果是空拍一個城市,目的是什麼。
1990年Gena Davis 和 Bill Murray主演的電影Quick Change,Bill Murray扮演小丑,三個人用智慧謀略成功的搶劫了紐約的銀行。他們正高興的想帶著錢遠走高飛的時候,一連串的突發事件,感覺他們插翅也難飛越過紐約市。影片的開場正是用紐約的空拍街景,表示著其實影片一開始就告訴了觀眾,這個故事在紐約發生,絕對不會離開這個城市,因為他使用的鏡頭語言就是空拍,他的意思就是從上往下給匡住的意思。近幾年好萊塢的電影The Shop Girl,開場是洛杉磯空拍的夜景,這個故事也不會離開洛杉磯。那你也許會問,有沒有例外?我只能說如果是主流電影,不會有例外,如果故事離開這個城市,就不能用這種方式開場。這種空拍城市的開場因為二線電影經常在用,所以通常我們看到這樣的鏡頭,說明影片有九成的比例是個爛片,這種電影就不要浪費時間繼續看下去了。原因是什麼?這就是我特別想開闢這個園地的意思,希望有更多的思惟去表現不同的影像詮釋,原因是影像所能呈現的方式,應該遠遠不只這些,可是因為思惟上的關係,我們往往很難突破書上或老師教的方式。因此這種空拍開場了無新意,既然一開始就沒有創造力,也不必期望故事能有多好。至於怎麼樣的開場,一看就知道是好片,這個問題可以想一想,我們再找時間聊聊。
One Cut寫於美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