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影像創作的孤獨感

有時還真羨慕人家facebook有好幾百個朋友,不過嗎,大家都知道來這個部落格玩要花點腦筋的,意思就是我們總要來玩點創意,也就是想法會和人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沒錯,我確實認真的想,想把facebook的人數從10幾位減成個位數。大概大家會覺得我創作的孤單已經影響我的實際生活了。
這種想法的不一樣,造就一種孤獨的感覺。所以這個行業的人大都看起來怪怪的,還記得結婚前我太太的朋友聽說她要嫁給一個拍片的異類,都對我有一種想像,大概就是那種長髮續鬍抽煙的藝術家,等到見上面了,臉色全都呆住了,從他們失望的表情,證明我並沒有滿足他們的先見之明。好了,這個故事很有意思,我們到底做出來的影片要不要符合觀眾的期待。你仔細想想,這裡面有沒有問題?如果符合觀眾的期待,滿足了觀眾的自知之明,但是劇情都在觀眾掌握之中,是否作者能夠別有新意?那另外如果超出觀眾的想像,那是否讓觀眾無法接受或是耳目一新?所以情況不是兩種,也不只四種,加上每個人的思想不同,可能影片做出來的反應是難以計數。我們聽到的答案通常是藝術歸藝術,作者那要去管這麼多,做就對了,不管怎麼樣,總會找到共鳴找到知音;或者認為我又不是做給所有的人看,何必在乎?這真的是普遍的看法,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你如果受過影像上非常專業的訓練,應該知道上述的幾種說法裡面其實另有文章。
我們常說創作很孤單,至少在外在形體上就是如此,創作上不就是一個人慢慢精雕細琢的結果,誰會在你身邊?當然這是玩笑,孤單當然指的是心裡層面,我敢說每個人都會呼喊沒人了解我,沒人懂我的心,所以哀怨。那我們用腦筋想想,如果這麼多影像從業者都這樣看,是不是表示沒人看得懂他們的作品?那請問了,什麼叫做沒人看的懂他們的作品?是不是表示他們的作品都超出了觀眾的想像、預期範圍或是對影像認知的情況。那不就表示大家做出來的類別、種類、形式、甚至內涵豐富異常,好不熱鬧。到這裡大家應該看出一點門道了,問題就是你把電視打開,我的意思是你到全世界把電視打開,大概也就是報導屬性的節目,敘事的方式簡直就是單調無比,那會超出觀眾的想像。既然沒有超出觀眾的想像,那來的孤獨感?因為誰都了解你啊!那到底大家在喊個什麼勁啊!
我這幾天也是有感而發,喊了幾句!其實也不單純只是為了一件事情,可能想到的是過往的許多事。以前我在電視台做片子,公開在電視放映的時候,許多的製作人和導演會盯著電視注意看,通常得到的反應都是搖頭,隔天就到大老闆那邊狠狠的告上一狀。我在幾家電視公司都是這種處境,經常有人去報告老闆,我又幹了什麼事。幸運的是大老闆都支持我,有趣的是這些大老闆我都不熟,從來就不是任何人的子弟兵,我的工作其實都是不斷的創新,做出意想不到的影片。這種長久時間,每天思考如何可以超越自己,過程實在精彩,在當時的情況是,如果我不這樣做,我知道飯碗不保,當時的心情的確是一邊做作品,一邊提著腦袋上班。好了,我也不懂做官有什麼意思,反正都做不久,我最後的大老闆走了,腥風血雨一番,我的片子開始禁播,也到了該走的時候。我記得有一回碰到影評人兼導演的前輩,他說我們公司再怎麼樣都拼不過他們公視。我當然心裡面不服氣,但是嘴上沒說,那天一回公司後,我突然懂了他說話的意思,原來我們公司這種非專業領導,確實沒有任何條件超越過任何電視台,當然我也待過專業領導的公司,制度健全,但是解決不了人事上的紛擾,最後自己鬥垮自己。也許江湖的險惡才是孤單很大的來源之一。
我為什麼要提這件事情,創作的孤獨感究竟是怎麼回事?其實創作的孤獨感是在準備揮筆之前有一段真空期,那種空洞的無力感,凡是創作的人都會過度到這個階段。這個部落格當然是要提出一些看法,讓有興趣的人踏過這個有點空洞的時期,方法還是要強調基本功技法。至於我們文章裡一直談到的問題,為什麼都沒人理解我?問題出在那,大家是否思考後,有了一個比較漂亮的答案?那我再問一次,為什麼都沒人理解我?要是我回答的話,請問我們有沒有去理解人家
我應該最近會在這裡寫有關想像力的思維訓練,想從事影像創作的人應該對這個話題會有興趣。為什麼都沒人理解我?那要看你是站在什麼來看這件事情,假設你對影像的思維想像著另一種境界,那你自然站著的點很不同,孤獨感會特別的擁抱你,因為你會特別覺得周遭人的想像力其實很缺乏,或者根本就無法有交叉的想法。怎麼辦?當然有方法,我說過了,影像上總有方法,只是我們還是智慧未開,還在漩渦中打轉。大家可能會好奇是什麼方法,這涉及經歷經驗視野技術思考還有心理素質等等的複雜因素,很簡單的問題就是,請問是怎麼到那個的?很值得思考。最後我還是要說這個部落格也才開始,有些事情也請大家習慣思考,在創作上如何變得更進步。
One Cut/美濃/2011.8.28

2011年8月21日 星期日

影像創作的起起伏伏

想起前一陣子有朋友說他有段時間沒有拍片了,他有些怕,不知道還能拍嗎?其實我有我的看法和答案,不過讓我想起幾年前的另一個朋友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可能都怕生疏了些。在影像創作上來講,我們一般的看法就是創作上就好比人生,起起伏伏,那是很正常的,然而事情是這樣的嗎?我的看法倒是不同,裡面應該另有文章。
在我大概30歲上下的年紀,那當然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我就覺得怎麼這一行業的人,到了差不多40歲,不知道都跑去那裡了。到了我35歲的時候,一間大公司也沒幾個人比我年紀還大的,所以就開始被人叫成大哥了。我比較關心實際做片子的人,原因很簡單,主管只出一張嘴,你要他們實際做一個片子,大家用想的就知道,大概也會不好意思的跑來問我,這個...這個,我很久沒做影片了,我怕...!上述是開玩笑的,讀者應該知道我對這些主管沒什麼好感,道理很簡單,他們其實並不會做片子,不過卻是官越做越大。但是話說回來,總要有人生產影片出來,這種人倒楣的變成下游工業,上面的人說什麼,你就去做,影片好不容易做好了還要遭本來就想不出東西來的主管指點一二,真正的被人踩在下面。怪誰?怪兩方面的人:第一是怪這個行業的人實在太多了,你如果不爽主管,說老子不做了,那後面接班的人可是全領著號碼牌,在主管的眼裡,缺你不差,尤其缺一個不聽話的更不差。另一個要怪的其實是自己,誰叫自己沒本事,或是本事不夠,沒有辦法處理好自己的影片、自己的思考邏輯、自己的應對進退。我們做人通常都是先怪別人,你要說自己錯在前,或是影片有被修理的空間,誰會願意承認?所以很自然的和主管槓上了。問題出在那?仔細的思考,其實就是影片出了可大可小的問題,讓人逮到機會唸你幾句。當然,你可能選擇頂幾句or忍氣吞聲or離家出走or老子不幹了,好了,無論你做出任何的決定,我都支持你,並送上最深的祝福。但是,請問問題解決了嗎?你會問到底是什麼問題?難道問題會是主管嗎?你可以頂回去然後炒他魷魚嗎?嗯!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這個炒主管魷魚的方法我已經不教了,我只能說放下屠刀吧,做出好的影片比鬥垮一幫人,那種才是人生?既然整或不想整這些主管,最大的問題還是自己,你做出來的影片,你可以大聲的替自己辯駁,然後說出一個道理出來,不但讓大家啞口無言,還要拍手叫好嗎?如果還沒那個本事,也就不要怪老天對你刻薄了。
我自己年輕一點的時候就觀察到人生到了40會是個瓶頸。我看了很多人到那個不上不下的年紀,仗著自己以往的豐功偉業和豐富的經驗,思考起事情來變得如此的固執。我還記得他們以前並不是這樣,年輕還有許多的不懂,還能向海綿一樣,願意吸收。等到了一定的年紀,有了一定的思考習慣、一定的生活方式、一定的做影片信仰,就變得固定了。最後的結局是什麼?主管就只有少數人,做不成主管到了這把年紀,人家也容不下你,只好離開這個崗位,不是在外面接案子,要不然就去開計程車開麵館去了,所以才有那種35歲就是大哥的日子。現在這個行業就業機會比較多,叫大哥年紀可要提高些了。
這種看起來起起伏伏的人生,怪起來都是沒人賞識你的才華或是怪天生運事不好,所以一直在困境中打轉,掙脫不開。究竟在創作上是否也是如此起伏如人生呢?那我們先來問問,人生為什麼會有起伏?這個起伏是誰定義的?是造物主?你的主管?歷史學家?家人雙親?左右鄰居?還是是你自己?我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常常需要依賴好故事、好題材、好靈感,靈感沒有出現的時候,需要沈思構想,然後期待靈感快點來,最後往往在交片的最後一刻,匆忙的趕出來,這是實際上業界的情形。最重要的原因是希望有最佳的構想,非拖到最後一刻才會有比較好或者算是甘心的妥協之作。那我就要問了,為什麼我們沒有本事一開始就想到最佳的說故事方式?讀者不要以為大導演學經歷豐富,就做的到,如果他做的到,那為什麼他們的片子也是起起伏伏,沒有把握每部片子都令人讚賞與滿意。讀者當然也會懷疑我們這種默默無名的人,憑什麼批評大導演,不都是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嗎?沒錯,如果知道實際上做起來很困難,大家更應該珍惜創作的人,那些實際上把影片做出來的人或是有想法把影片做得更好的人。我們這樣講大家可能比較會明白,同樣是修佛,有人願生生世世轉世為人或轉世為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也有人得道解脫,不受輪迴之苦。如果我們一世之中的人生起伏比喻做輪迴,如果你能夠得道解脫,不也是一樣,也就是說生生世世沒有輪迴之苦,一生當中也沒有起伏之苦。那麼同理推論,只要你得到方法,這個方法是別人教的也好,自己體悟的也好,你能夠把持創作上的不輟,不就是不再受創作上的煎熬與起伏之苦。
我們一路走來都受過創作上極大的煎熬,不知道這個故事怎麼辦才好,就像我之前說的,前人的智慧成果都留下來了,我們一個凡夫俗子如何超越得了?這個部落格真的很想鼓勵想在影像上繼續前進的朋友,如果你知道了影像的奧妙、技法和前因後果,你就可以在第一時間知道怎麼去說一個故事,甚至可以知道最好的表現方式的後面還有一片天,然後你會慢慢理解與享受影像上無限可能的那種愉快,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享受影像創意的開始,在那個之前,我是覺得只是喜歡影像做一份工作而已。前面的路還很遠,第一步就是之前說的,你必須養成一個習慣:檢視與批判自己的作品,然後不斷的問自己怎麼做會更好。不要被你所知道的方法綁手綁腳,雖然很難,一定可以突破的,接著不斷的突破自己,就不會再有擔心作品起起伏伏的問題,這個部落格會陪伴大家繼續前進。
One Cut/美濃/2011.8.21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影像創作到底缺些什麼

要玩影像創意,到底我們缺什麼呢?
「不能沒有你」、「一個也不能少」大概就只出現在電影情節和勸人向善的宗教裡頭。在實際的生活裡,我們花了太多的力氣在處理人事問題,拼死拼活的結果卻是,好像多我一個人,公司照常營運,地球轉的更穩,太陽一樣東昇。然而事情果真是如此嗎?以前的文章說過,西門町的招牌軋下來,大概同時可以打到好幾個導演,這是業界的笑話,而且人家都是這樣說的,少幾個導演反正不差,立刻有人可以遞補。但是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
如果有人這樣說,那表示他認定事實如此,世俗的世界在敗下陣來的一方,通常沒有太大的機會發言,另外有一種情況就是,這行業的人太驕傲太臭屁了,所以少一個人反而是好事一件。這些都是屬於消極派的觀點。在我們這個東方世界,特別是中國文化影響的地方,不處理人的問題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別是那種在大電視台工作過的人,應該至少同意這個看法。好了,這篇文章明明在探討影像創作到底缺些什麼,怎麼跟人事問題扯上關係?其實關係很大,我們這個部落格有一點野心,就是希望能夠引導讀者思考,思考著影像的另一個天地,而且同時能夠解決這些人事紛擾。
其實怪來怪去,真的是要怪影像這個東西的不好。影像有一個奇妙的特質,如果你是新手要拍攝一部影片,整個思考的過程是從一片空白開始,慢慢慢慢的填滿。很公平的是,大導演要籌拍一部影片,也是從一片空白開始,而且更有可能以龜速前進。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基本上都是煎熬日子難過,一定要柳暗花明、百花齊放才覺得日子也不壞。新手老手的差別說實在的,看起來很大,其實電影史上新手反而電影拍的嚇嚇叫,例子比比都是,不必倚老賣老,那要賣什麼,就是賣技術。影片這種東西,如果你是攝影、燈光、美術、後製,自然有技術可言,你說叫導演說明一下場面怎麼個調度,還會碰到工作人員故意刁蠻整你,這種所謂的軟實力,不記載在SOP技術手冊,就算拿出來用,還會被人質疑,功效又無法立見,誰信這個。
然而時代不ㄧ樣了,如果你拉開人類的歷史來看,電影這種影片的發明,也就剛好一百多年,每個人假設剛好可以活個一百歲,意思就是我們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這個時候來到人世間,而且以前的科技無法處理大量的影片容量,現在雖然與理想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是我們何其有幸看到這個距離越來越短。許多我認識的朋友對這行業不樂觀,我是苦口婆心的說,屬於我們的年代終於要來了。
那麼要玩影像創意,到底我們缺什麼呢?其實答案是什麼都缺,缺錢、缺人、缺時間、缺劇本、缺好故事、缺靈感、缺思考、缺想像力、缺技術、缺know-how。好了,等到有些基礎之後,我們可能會發覺缺更多的錢、缺更多的人、缺更多的時間、缺更好的劇本、缺更多的好故事、缺更多的靈感、缺更多的思考、缺更多的想像力、缺更多的技術、缺更多的know-how。那你有沒有想過另外一個答案?所以我們再來問一遍,玩影像創意,到底我們缺什麼呢?其實答案是什麼都不缺。那跟前面說的答案完全相反,到底那個才是答案?那我就問了,你是怎麼想的?如果我們仔細的品味這個問題,你就會發現還有其他的情況,沒錯,是缺些東西,但是也許我們更缺乏愛、關懷、信心、修行、通達、得道等等這些更強的軟實力,而這種實力,有名的導演也不見得有。
我們在文字上的表達也是任由讀者想像,我們再回到最前頭,我們到底缺什麼?讀者假設已經常來這個部落格看看,都知道我每篇文章都在講另一層的境界,假設真的有另一個境界,那在還沒有達到那個目標的時候,我們究竟缺什麼?我想強調的是,我們不能缺人,不能缺有理想抱負,想把影片做的更好的人。如果有這樣的人,西門町的招牌就不該掉下來,否則是社會上很大的損失,你怎麼知道招牌不會打中影像界的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人類歷史上也只有一部「雙城記」而已。對影像創意有興趣,願意去思考更進一步的可能性,這個社會需要這樣的人,而且這樣的人也可以大聲的說出,是的,地球以外是還有別的星球現在的影像只有百年,還有好幾個百年
好,如果你相信影像別有一番境界,那麼到底影像創意這玩意缺什麼?有錢的老闆會說缺錢缺科技。那我也是個富有的老闆,我的富有不在金錢,但是擁有創意知識就是無限的富有,我也可以告訴大家到底缺什麼?我們缺的東西會在這個部落格一一為大家解說,這篇文章想說的這個觀念其實很簡單但也很困難,要搞影像創意這個東西,最先缺的就是同理心。同理心不單單只是字面上的意義,需要身體力行多年後,才能從中領略其中神奇的地方。要想達到所謂的另一個境界不可能今天知道了,明天你的身心靈都上了一層樓,你必須至少把樓梯給擦過一遍兩遍,才好上下樓。所以經常要練習設身處地幫人家想,請注意,這裡不是勸人向善的部落格。如果經常有這個習慣,慢慢的思想才能通達,否則雞說雞的話,鴨講鴨的,沒有交集,如何做事。有了同理心的習慣,對日後的創作有極大的幫助,你想想看,等你會了這門工夫,大概業主都不用說話,你已經知道了人家的心思。那麼我們用的工夫就是同理心,這是紮馬步的工夫。那你如果問說那有那個閒情意緻去管別人在想什麼,那我也只能說,如果你練了這門沒有SOP或武功祕笈的工夫,至少女生在想些什麼,大概不必她開口,你都知道她下一步的想法,如果神功練成,保證追得到女朋友。所以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去看看另一個影像境界,我連這種保證追到女友的話都說的出口,也真是花費我一番苦心啊!
One Cut/美濃/2011.8.19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製作影像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其實有些文章是想寫給電視台主管看的,當然我知道這個部落格電視台主管是沒什麼機會看得到,就算看到了,也不見得看的下去。話說回來,影像這個東西自從發明以來,命運和阿信也沒什麼兩樣。在歷史上,他要脫離美術、攝影的包袱,單獨成為一門藝術,就已經是千瘡百孔,好不容易擠成一個第八藝術,卻是被有心人加以利用,成為教化人民的藝術媒介,必須為政治做出服務。經過了百年,我們現在的處境其實也沒好到那裡。影像一直是宣傳式的工具,為政治、為企業、為團體、為個人、為金錢,默默做出重大貢獻與犧牲。大家是不是自己捫心自問,你在製作影片的時候,不就是為黨、為團體、或是經濟利益做東西,也許有人會說是為了社會公義做影片,那請問了,影片這種媒介變成是一個被利用的物質,我告訴你,如果他是有生命體,一定會起來抗議。好了,那有人說要做感動人心的作品,所以影片小老弟的犧牲奉獻就會值得。我們如果開始思考這裡面的邏輯,你慢慢會發現,我們影像的教育其實一直在犯錯,我們會在這個部落格慢慢的解開這個問題,讀者也不要見怪我賣關子,其實影像這個東西有一個境界,這個境界又在其他的境界上,我剛開始寫這個部落格,確實很希望盡量按步驟,逐步的思考這可能的境界。
那麼為什麼花了這麼多的錢和精神去做一部片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外乎就是傳達理念、娛樂賺錢、揭櫫社會公義、得獎光宗耀祖和純粹視覺創作。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可能性,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或者說這些目的到底是對還是錯,大家也可以思考思考。有人也許會說,我只要拍的好,故事好看,口碑影評叫好,賣座破記錄,收視率也高,就是最大的成就感。那我們再回頭問了,誰決定觀眾的口味?你會說主流電影經過民調,電影電視的製作人也是經驗豐富,知道觀眾的需要。事情真的是如此嗎?是誰決定了電視影片要做成這個樣子?是觀眾嗎?當然不是。那請問觀眾為什麼這麼倒楣去看那些少數決定電視長相的人所做出的節目?難道答案不明白嗎?因為觀眾打開電視完全處於被動,只是在所有不好看的節目中盡量選一個比較好的。事情有這麼嚴重嗎?每個人都是觀眾,我想就連決定電視長相的少數主管,回到家也是跟每個人一樣,拿著遙控器一直轉台,必定也是苦於找不到好的節目,大家用想像的就知道這種畫面有多滑稽了。
自從我2年多前住在美濃後,就沒有看電視了,前幾天不小心看到一個偶像劇的畫面,感到很難過。原來台灣的製作水準這麼糟。讀者不必怪我這麼毒,如果你知道其他國家在玩些什麼,你就知道這個電視惡質的環境有多嚴重。我們這篇文章要講的是,請問製作影像的目的是為了什麼?不就是至少要做出更好的影片嗎?但是電視台的實際情況卻是每每我們做的片子要降格以求。降什麼格?降影片的敘事法和製作水準,目的是什麼?目的就是讓電視的主管看的懂,如此而已。讀者會說電視台主管應該是內行人啊!請問有誰認證他們是內行人?這種例子實在太多了,好多年前,這裡有個無限電視台開播,聽說要廣納人才,我們這一行奇怪的是幾乎不用公開應徵,都是靠人介紹。我認識的一個錄音師好心的介紹我去,他說新公司正在招收人才,像我這樣的人希望將來一起都是同事。我的履歷也是很精彩的,所以很快的第一個被找去說要我去管八點檔連續劇。面試的兩個小組長是新任總經理帶來的人馬,他們坦承並不懂八點檔連續劇,結果我足足講了一個多小時。之後我先去看一些認識的前同事,回去的時候禮貌性向兩位組長告辭,他們兩個人一聽到我的聲音,不約而同的站起來,然後跟我90度鞠躬,那一剎那,我的心情跌入谷底,我知道這個工作沒了。回家後我打電話給音效師,他還是強調新成立的電視台急需人才,我則是說不可能有機會,我在這個行業很久了。當然現在這家電視台八點檔都是幾百集幾百集的播出,自認為收視良好,那請問了觀眾為什麼這麼倒楣,要接受一群不懂戲劇的人做出來的東西!如果你不知道法國新浪潮運動,請去讀讀這些歷史典故,台灣已經很可憐了,為什麼還要做出這樣的戲。我們不能命令你們不要做這種粗糙的東西,也不必騙我們觀眾愛看這種沒有根據的話,我們只問一個最簡單的事情,這種片子你們電視台拿得出去嗎?你敢大聲說拿得出去嗎?難道你們沒有見識去一些國家,人家電視上播的簡直就是侮辱自己國家,就算八點檔公開播出又怎樣,隨便一個韓劇劇組來,我們就已經被笑到碗朝天了,所以只能拜託不要再愚民了,這種水準是國人不可承受之重。讀者也許會覺得不就是一家電視台嗎,那如果我繼續說出裡面的黑幕,可能大家都受不了吧!該怎麼辦呢?人民可以教訓總統,電視台的主管們自己好自為之,我也只能寄上深深的祝福了,反正你們在做什麼勾當,大家心知肚明,沒那個能耐也毋需強迫自己,搞得自己難過,觀眾跟著遭殃。我要求的也只是起碼拿出一點社會責任,不懂的話去看懂新浪潮就知道了。
以台灣人民的水準和視野,不該淪落到影片經常上不了檯面,上了檯面又有許多的問題,真的不該如此,做這一行我們的目的是什麼,不就是要讓作品更好。喜歡在紅塵打滾的請自便,打滾久的東西最後不會是你的,何必眼界如此!
One Cut/美濃/2011.8.16

2011年8月15日 星期一

每部影片其實都有優點

前幾天在另一個部落格談到製作的影片被禁播,雖然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不過還是很有感觸。在我們繼續聊聊主流電影之前,我想先談一個觀念。其實以前的文章提到過,影片做出來後,批評遠比讚賞多,原因是批評容易,但是要是說到影片好在那裡,其實是困難的。當然製作影片的人要負很大的責任,要能夠做到一部很少受到批評的影片,還真是不容易。就算是主流電影,院線大片,破綻處仍是很多。我們這個部落格不是要大家來找碴的,而是要看出門道,這個門道不是電影理論的方式,而是穿透到創作者的心態,看出影片妙在什麼地方。要能夠看出門道來必須具備很多的工夫,到目前我們都還強調基本功,再由基本功引伸出其他的能耐。有幾個方式,可以讓你學習看出一點門道。首先看一部影片要能真正的放空,也就是不管你對電影有多少的認識,你有權利好好的欣賞並且享受視覺的傳遞與喜悅。其次是去除偏見。也許你會說沒什麼,不就是看片嗎。但是憑良心說,這也是最難的一件事。我先說一個故事,也許從這個故事大家可以得到一些啟發,在說這個故事以前,先請大家繼續讀以下的文章,能夠暫時放空,也就是第一個動作,這樣才有更大的能量去體會裡面的意思。我很幸運,讀的是號稱名門正派的紀錄片研究所,系出第一個拍紀錄片者Robert Flaherty的門下,讀這個系所有許多的好處,最大的好處就是有一回我要求一位在國內得過大獎的導演修改他的作品,他立刻回嗆我:你知不知道我是某某某的學生?當然這位某某某是國內赫赫有名的人,但是真的很抱歉,這個完全嚇唬不了我,第一是學生的素質做老師的實在無關,或是說有間接點的關係,但老師沒有包一生幸福的道理,所以搬出老師來,一點道理都沒有,這樣其實就夠了,我還沒搬出我的老師呢。重點不是比老師大小,其實是大師的風範我們有沒有機會感染的到,進而從中學習。千萬不要相信大牌或有名望的人,他們太多的光環讓人眩目,有時失去了探究真理的機會。故事還沒開始講,在我二年級下學期的時候,系上研究所正好要徵一位老師,我剛剛說過了這個系所的名聲響亮到去借私人場地,都大受歡迎,系上所有同學幾乎都有獎學金,所以來應徵的老師還真是多,而且包括許多著名學校的老師和紀錄片工作者。我們研究生有權利在老師應徵時可以列席旁聽並提出問題。應徵者簡短說明之後,就播放他的影片,放映之後應徵者再補充說明,之後研究生先提問題,應徵者回答,最後是本系老師提問,應徵者回答。我必須先說明一下,如果大家熟讀武俠小說,我系上大概就是少林一派練就羅漢拳、伏虎拳,只是我們練的特殊拳法叫做美國直接電影American Direct Cinema,這路拳法沒有拳譜,讀者看到的文字資料,包括中英文,有許多是誤解,不必輕信。至於怎麼決定是信還是不信,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你看過的資料對你有沒有幫助,有沒有啟示。如果對這套拳有興趣的人,我們會在這個部落格描繪出來,只是要練成這套拳法,首先必須要練一點馬步,我只能先說,這套拳法是這個系所的鎮所之寶,外人很難窺見其貌,因為說實在的,很多老師都還在摸索呢!結果應徵大會上的情況是,如果你是長春藤學校出來的,就很容易猜的到怎麼一回事,變成了批鬥大會。來應徵的老師都是有點名氣的,作品一個個都有水準,最後卻像學生一樣,被罵到無地自容。我當時人在現場的感受是,原來所謂的紀錄片,或者說非劇情影片,種類方式這麼的多,我看得津津有味,當然我也理解系所老師們的看法,他們對紀錄片有一種信仰,既然是少林寺了,本寺已有長拳,那來的武當長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你受的影像教育越深,越難看清楚你世界以外的美景,所以不要帶著偏見去看影片,我們部落格不是要談負面問題,而是一山仍有一山高,我們要追尋影像上更高的意境。
有了前面的兩個觀念之後,第三就是每部影片都一定有他可取之處。我們當然先來界定一下範圍,凡是職業以上的作品,包括電視、電影、廣告、公關宣傳及記錄性質。其他業餘好手我們暫時不討論,不說大家也知道原因。職業級以上的作品,就算是大爛片,也有他可取的地方,原因是什麼?很簡單,你想想看做影片要不要動腦筋,要動腦筋就看得出他的腦筋動在那裡,因為一定會有痕跡,我們這裡要強調的觀念就是,就算一部影片只有一個小點的優點,這個優點就是作者的創意,如果你找到了,吸收就是你的。
怎麼找出作者的思維?或者剛練馬步,怎麼找到一部片的優點?方法就是解開影片工作人員工作上的職稱,也就是說一部影片的首要關鍵處,並沒有出現在影片工作人員的職稱上。你想想看為什麼會有一部影片,是不是有人先想到一個想法,這就是構想。原始的構想成型之後,一步步的修改,最後就是成品。大家也許會問,原作者想些什麼,誰知道呢?也沒錯,除非是經過訪談,我們確實不容易知道。但是我前面說過了,是有痕跡可尋的,我們可以一起來多思考這個問題。關切影像創作的人更要去發現這些人腦筋動在那裡,關鍵是他們到底運用的巧思在那裡,你會慢慢的發現影片的創作點,也就是不同於其他的地方究竟在那裡,每一部片基本上都可以看到這些微妙之處,如果你發現了,一定是拍手叫好,創作者的知音。
One Cut/美濃/2011.8.15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波蘭格但斯克華勒沙採訪後記

很感謝讀者經常上這個部落格尋找新的文章。我確實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最早做的Ohgigi部落格,目的主要還是把我以前出國的經歷做一個整理與回憶,好讓我可以放下過去的眷戀,繼續向前做以前沒做過的影像創作。這個影像創意思惟的部落格很有意思,他探討著影像有更高的境界,而我們往往被基礎的影像教育所框住了,難以思考更遠的境界。不過很抱歉,這裡的文章並不會每天刊載,每次刊載的文章,讀者也毋需盡信,希望只是引發思考的媒介。今天看了一下去波蘭的筆記,心有所感,想分享一下在波蘭採訪的經驗,以下的文章會同時刊登在Ohgigi部落格。
前文提到過,去波蘭主要的目的是採訪華勒沙,雖然我們有多年的拍攝經驗,但是說到要採訪這樣國際級,又是前總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素有波蘭鐵人的封號;革命領袖;又是高度敏感性政治話題,說實在的還是頭一遭。我們長途飛行的唯一目的就是做個專訪。2007年7月18日我們趕抵格但斯克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感謝代表處派人接我們直抵旅館,並且安排住在波羅的海海邊。當我看到海邊的時候,以前去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在海邊撿琥珀的記憶一一浮現出來。代表處要我們在旅館略做休息,一個小時後請我們吃晚餐。我們五個大男生,照理說有製片帶隊,也許我的出國經驗較豐富,又來過波羅的海,所以行李一放下,我就邀大家去海邊走走。雖然地點和三小國不同,但是波羅的海有一種獨特的神色,和拉脫維亞及立陶宛的海邊很像,用我的話簡單的說就是琥珀海灘,有一種金黃的深沈味。大家挖挖沙子找琥珀,看似若無其事,其實五個人都有心事,我們還在為明天即將到來的國際約會做準備,特別是心理的調適。我自己評估,說不緊張真是騙自己,不過也沒那麼嚴重,大約有30%的壓力吧!晚上代表處就帶我們到華勒沙辦公室,位在舊城的運河邊,算是增加我們的熟悉度,同時也增加了緊張的程度。
隔天說好了全員穿著西裝去做訪問,等到集合時才知道只有我一個人穿西裝,他們說導演一個人代表就好,我不是老大,能說什麼。訪問的時間約9點半,我們9點前就進去準備。不到10分鐘後,就看到華勒沙提了一個公事包直接坐在辦公桌開始辦公。那時候已經設想到這一點,我們的訪問方式可以在這裡做個說明。首先這是一個密閉的空間,因此如何選擇一個點作為受訪者所坐的位置,自然是最優先的決定。每組來拍攝的團隊通常選的地方不一樣,主要決定於影片的調性故事內容,不過最重要的還是構圖的能力與視野。比如我們訪問教育部長的時候,部長辦公室很驚訝我們所選的受訪點實在是太特別了,主秘還當著部長的面誇讚我們所選的角度。聽起來我們還挺不錯的,其實這是有文章的。拍片這件事,不管是大事小事,不管是室內或戶外,都是功力的展現。也就是說,當一踏入華勒沙辦公室的那一刻起,所有大大小小的眼睛都在看,華勒沙辦公室的外國人就不用說了,我們自己這邊還有代表處、製片都在盯著我看。所以我的方式是先觀察位置,從各個角度觀察究竟什麼是最適合的受訪點。所以專業上的構圖必須先考慮,但同時還立刻要考慮到其他可能的因素。這個辦公室大約只有五坪大,進門的右邊是一個衣櫃,再來就是臨窗的辦公桌,門口的正中間擺了一個書櫃,左手邊是一張八人座的餐桌兼會議桌。之所以可以選到一個跟別人絕對不一樣的好角度,第一個條件就是:一個信念。這個信念就是相信無論如何在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都可以拍出好照片。影像思惟這個個部落格也是在說在什麼樣的條件狀況,都可以做出好的影片。在所有的動作前你有了這個信念,壓力不同,視野角度也就跟著不同。接著當我看好位置的時候,我就問了攝影師和在場的人對訪問點的意見,原因是拍片是眾志成城的工作,誰的意見好,是可以討論的。讀者可能會以為這沒什麼,其實許多大導演並沒有這樣做,反正他一個人決定就好,當然也沒什麼不可以,只是很可惜,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專業,通常不見得構圖好的就是導演或攝影師,你旁邊就有奇人而不自知,所以自己有定見但也要廣納周遭人的意見,我們的目的是把事情做的更好。所以當時攝影師建議了一個角度,就是在中間空地擺張椅子,背景是書櫃。我看了看知道他想要以景深彌補環境上的不足,這是一個方法,通常也是採訪時選角度的最後一個方法,意思就是將攝影機、受訪者、背景三個點,各拉出一定的距離,製造背景略微模糊的景深。我的看法考慮比較遠,專業上的構圖考慮之外,我是給自己一個大的壓力,就是要出其不意。想想看有多少人來訪問過華勒沙,所以我一直強調,一進辦公室,每一步都要小心。另外我考慮主要的癥結點就是受訪者的舒適度。舉例來說,我們很有福報,大概是法鼓山聖嚴法師生前最後受訪的媒體,當時考慮到他老人家的身體狀況,詢問那裡是法師最舒服的位置。那麼華勒沙也是一樣,在不動他的座位下,盡量就在他的座位訪問。當然這是一個綜合的情況,主要還是辦公桌後方有一扇窗,窗的左上方有一個大十字架,因此我們的構圖就是攝影機貼著衣櫃構成一個斜角度,從桌子平行的角度略微俯拍,遠處左上方是十字架,華勒沙的背景窗戶也是一個斜十字,背景單純又有意義,於是很快的我們都同意了這個角度,布置好後就等訪問。
訪問的進行是華勒沙看我,我提問題,我左手邊是翻譯翻成波蘭文,華勒沙用波蘭文回答,翻譯再用英文告訴我們華勒沙是怎麼說的,我的右後方則是攝影機和工作人員。好戲來了,到問了第二個問題,華勒沙正在回答時,就聽到後方唧唧喳的聲音。等華勒沙回答完這個問題之後,我就問工作人員什麼事情,攝影師說麥克風出問題,於是再換一組,並希望華勒沙將剛剛的問題再答一遍。華勒沙立刻嚴詞拒絕,他說他說過的話不會講第二次,他對我們台灣的印象本來很好,我們這麼千里迢迢的過來,居然帶一台壞的機器,他說他開始對台灣感到失望。OK!話實在很重,不愧是波蘭鐵人,當時氣氛很凝重,連翻譯好像都有點不好意思繼續指責我們。問題來了,別的行業我是不知道,我們這一行首先就是要解決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工程的部份交給攝影組,我主要還是要達成任務,所以很快就有對策。我心裡先想了一下對方的心裡狀態,他不高興不想回答,那就不讓他回答這個問題。不過我們在外流浪很久,也很了解這種直來直往的民族性格,剩下的就是如何扭轉劣勢。好了,等到麥克風確定沒有問題之後,訪問繼續,但是我開始更改題目與秩序,跟翻譯溝通之後,連續從最不相干的問題一直慢慢包攏兜回第二個麥克風出狀況當時的問題,只是做了改變和修飾。這個連續的問題,華勒沙每次回答一個問題,不知不覺的朝向當時第二個問題做回答,當然剛開始他並不知道,等到他回答了幾個問題後,慢慢略有所思,他才意識到我把第二個問題又化成幾個小問題,包在其他幾個大問題裡。華勒沙臉上原本剛硬正直的表情,突然泛起了一絲微笑,然後很溫柔的看著我,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他看我的表情,當然我也以目光回意對他的尊重。最後他很開心,他知道其實我很想問一個除了這些之外的問題,所以他最後鼓勵我問。這個最後的問題是關於他執政之後政績不佳的原因。訪問結束後,我要求大家和華勒沙一起合照,結果居然招到拒絕,華勒沙說No!我先是一愣,難到剛剛彼此眼睛示意是我的白日夢嗎?結果聽到華勒沙說No,他不要合照,他要跟我們一個個單獨照。說著立刻就走到書櫃前,我想那大概就是他跟來賓合照的固定位置吧,要是我就不會選完全沒景深的地方拍照,不過也只是腦袋一閃而過的念頭。我是第一個上去和華樂沙照相的人,因為只有我穿西裝。步出辦公室的時候,代表處的人一直謝謝我們,我起先不明白,應該是我們謝謝他們才是。原來他說代表處不知道帶過多少團體來過華勒沙辦公室,從來沒有機會跟華勒沙一對一的單獨合照,包括代表處的成員,我聽了有點誇張,不過我覺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在劣勢中過招,成為很難忘的一段訪問。一個月後我們拜訪外交部長,看到部長手邊有一份資料是波蘭來的彙報,我大概知道裡面的內容,也許在外交部的資料裡面,也會有我們的名字。
One Cut/美濃/20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