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影像製作沒有隨便做做這回事

不知道是年紀越來越大的關係還是自己覺得經驗豐富,至少也是一種自我感覺良好,而且也越來越覺得幫人做事情挺沒意義的,基本上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話雖然這樣講,還是要考慮一些因素,像我這種嘴巴硬心腸軟的人,還是會想幫人做影片,不過通常我的條件就是對方的企圖心,如果想做不一樣的作品,那就可以接著聊。大家來這個部落格大概知道我的目的是談論影像創作,之所以要做不一樣的作品,乍聽起來很臭屁,然而實際上也許面向再多,這種所謂的不一樣,也許只是保命工具。簡單的講,大家都說有沒有你,地球照轉,話是沒錯,但是我不贊成這種說法。剛過世的蘋果Jobs也許是個簡單的例子。我自己的經驗是這樣的:我有很長時間的習慣在思考如何可以把影片做的更好,也就是一天隨著一天的進步。好了,話到這裡又是一付自我感覺良好的寫法,不過讀者可以馬上換個思考的角度,假使上述說法成立,那以我現在的程度再回去推敲,就可以知道以前的程度其實也不怎麼樣。我以前電視台的老闆如果問話你回答不出來的時候,他可以立刻開除整層樓一半的員工,也就是一天之內砍了約50個人。當然這些人和我們一樣,都是編制外約聘工。我個人並不喜歡納編,主要的原因是納編會喪失競爭力。我們的生存方式就是要看表現。我以前的老闆總是對影像上的事情有些疑問,當然他會去問很多人,也會把我們一組人叫來問一些事。每次輪到我說的時候,他都聽不懂。好,有趣就在這裡,他大概沒聽過有這種說法,所以每次都會反問我,我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我又回說不是,然後我同組的幾個導演就和老闆解釋我到底在說什麼。反正總得弄個兩三回他才懂,結果下場是什麼?就是台裡面最大的案子都在我們手上。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其實我們在和老闆開會的時候,都做過長時間的沙盤推演,針對老闆可能的提問和公司空氣瀰漫的政治味,集合一組優秀的人員做深入的理解與研究。我那時常常在想,老闆為什麼要找我們?他想知道什麼?他已經知道什麼?他對什麼會有興趣?之後我一點一點的餵他的口味。問題是不能一次講足,他也吸收不了,我還算是為他好,免得拉肚子。公司每次提出來或者這樣說好了,許多人提出來對影像的想法,其實在我看來,還真的沒什麼,原因是那些事情我早就想過了。如果是業主或公司提案要拍一個片子,他們所能想像的,其實早就玩的不想再玩了,意思就是對我來說太簡單了,別人兩個星期的工作量,我兩天就做完了。我現在所說的意思就是,當你對影像的思考可以繼續不斷延伸的時候,來找你做片子的人思想多半在你的後頭,你不但可以超越群眾,甚至獨樹一格,不但能保有飯碗,人家還會覺得缺你不可,既可賺錢,也贏得尊敬。
所以思想向前還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不過難就難在思想怎麼向前?還是歡迎大家有空來這個部落格玩玩,就會有答案。話說回來,就連我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也很容易犯錯。有朋友要我幫忙,有時也不好意思,也有拍一天剪一支5分鐘片子的事情。有時候還真的想都沒想,一來覺得業主沒太多的企圖心;二來自我感覺太好了,覺得小事一件;再來覺得怕再玩下去,觀眾大概沒辦法接受,所以現場處理就好。等到了現場,業主拿出別人的光碟,意思就是希望要有那樣的水準。我一聽,心裡直呼上當了,馬上自己對自己說,怎麼這把年紀了,還犯上同樣的錯誤,意思就是沒有那一個業主會真的希望你隨便拍拍,沒這種事,雖然他們口裡為了找到你,都嘛這樣說。我剛剛前頭說的故事這下可以對照了,我們跟電視台老闆是怎麼開會的,就是準備再準備。好,那這次又是什麼情形,就是完全沒準備。我立刻問了對方的光碟拍多久?業主說兩個禮拜。這下我明白了,對方拍兩個星期,業主是希望我一天就能拍出那樣的水準。所以說,這行要生存,你的功夫要夠好,否則大概很難去享受真正的影像思考與挑戰
影像要做的好,有許多的要件,因為所有的因素都講究精緻,對每個元素都可以斤斤計較,用比較術語的說法是對位。既然影像是這麼講究的一件事,怎麼會有隨隨變變這件事?應該就是壓根沒有。做影像真的不是盡力在做,而是超過了你的能力在做的事情,才是影像的工作。


One Cut/美濃/2011.11.16

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非劇情片以人物為故事的爭議

近日有國外的媒體要到台灣來拍攝電視節目,他們定了一個題目,過幾天之後我接到他們的信件,說是要找這些題材裡面的人物,透過人物來講述故事。好了,我也是因為這件事情有感而發,想來談談這裡面的思考方式。
我們如何能夠從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看出一些端倪?讀者可能會說:問題在那裡?好,那麼我們來動動腦筋,問題在那裡?之前這個部落格就說過,影像這種東西是非常的專業,你會什麼不會什麼,一眼就看穿了,不必自覺是個主管或經理之類的,就自我感覺良好,人在那個位置上,沒本事也難贏得一點尊敬,也許同情會更多些。我也說過在攝影現場剪接現場,都是一眼就可以知道此人功力如何,重要的是還知道他下一步該走那裡不能走那裡,至於此人資質的盡頭在那裡,也許說不得也不好說。所以僅憑一封信,怎麼就能夠知道這背後許多的故事?當然可以。我兜了一圈,也是希望大家動動腦筋。
在這個部落格我經常強調,要擺脫學校既有的教育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學校為什麼要這樣教?也是根據多年來國外求學的經驗所累積出來的,早先台灣是留日的居多,1980年代之後才有留美的人才回來,除了陳耀析導演較早回來之外。傳統上受到前輩的薰陶,自然是積極求學,得到更多的知識,慢慢的學習將作品一件件的做出來。我們所能理解與運用的,還是留在腦海裡那些前輩們老師們所教導的範疇,於是片子要這樣寫,這樣拍,真是天經地義,不就是書上是這樣說的?老師是這樣教的?那我們就來問一個簡單的問題,要是老師沒教的呢?也許有人會說,老師沒教的也許只是那個老師所知有限,或者老師說的時候正好蹺課沒聽到,或者老師剛好沒說。反正不是老師說的,就有點離經叛道,不是想搞實驗,不然就是那裡不正常,或者是不舒服。回過頭來我們這樣問,要是所有的老師都沒教呢?書上都沒提過呢?甚至影片也沒這樣拍過呢?那有沒有這個可能性?大家要傷腦筋,回答是有還是沒有?你想想看,答案一定是有這個可能性,怎麼有可能影像只能做到這樣而已,你如果10年後再回來看到這些影像,多半第一個反應就是落伍了。問題就在於我們看事情的角度就是以過去所受到的訓練,也只能看看現在,而且連現在的事情都處理不好了,那有10年的心情和目光?我們繼續問了,那20年之後,30年之後呢?那這又跟我們今天談的題目有什麼關係?
如果我們能夠超越老師所教的,是否影片就有可能做的不一般,答案是很難說,不過純粹就不一般而言,是有很大的機會。那我們就來問了,以人物為故事,就是現在有一個題目,比如說拍總統府好了,找一個有意思的人物來當故事的主角,你可以直接找總統本人,或是幫總統理髮的小姐,或者是跟我們比較有關係的總統隨身拍攝小組,或是憲兵隊、老工友、秘書、情報單位、國安單位、總統辦公室人員,反正不管是什麼人,他都是人,把他們在總統府的事情拍一拍,也就是個故事了,節目就做完了。那請問這種節目是一般還是不一般。那又請問這種節目叫任何一家電視或是傳播媒體來,不就是都差不多一個樣,有何分別?那讀者也許會說,題目是一樣,可是功力不同,寫稿、導演、攝影、剪接不同,出來就是不一樣。那請問真的是這樣嗎?也許也就是剛好你可以拍到總統府,別人拍不到而已你如何說你的作品就是好好到和別人不一樣。好,問題究竟出在那裡?你有沒有本事把這個總統府的故事說的很不一般。也許有人會說,等拿到足夠的資料,也去總統府堪景一番並且和這些人物談過之後,故事才會出來。當然我們這個部落格企圖心很大,我們以前文章中就說過了,為什麼我們總是需要到被逼到交稿日前的前一刻,才有勉強的答案,而不是一開始就知道,為什麼我們不是一開始接到一個任務,就知道所有可能發生事情的種種可能性。這個部落格就是希望大家有這個能力,一眼就可以看穿事情的本末,如果這樣的思維讀者有興趣,歡迎來這裡動動腦。
職業場所或是學校教育當然是教大家去找一個有意思的人物,從他們的故事中發展影片結構。那麼我們剛剛問了,可能有問題,最先是這種偏重報導式的做法,很一般,不會有突出的成績,為什麼?也許乍看之下這是觀眾要的節目,其實對做一部非劇情影片來說,犯了很嚴重的錯誤,而且還不少,裡面的錯誤多半是老師沒教的,有興趣動腦的人可以想一想,等我們把一些基礎的觀念寫完之後,也許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One Cut/美濃/20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