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影像創意的基本功

剛剛進入電影這個領域,正好是金馬獎外片觀摩展才剛辦的時候,一個年輕只喜歡看電影的小子,正好有幸認識一位1980年台灣新電影的新銳導演。滿腔熱血沸騰,幫他打點購票的事情,小小心靈裡,覺得是無比榮耀的事情。自然我很好奇,心目中崇拜的導演如何看待國際級大師的作品。每次見到他看完影片之後,總是搖搖頭,搖完頭之後,就匆忙的走了,大概怕影迷認出來吧。雖然我們坐在一起看電影,但是不記得有什麼交談的機會,那時在電影這個領域,我才沾上點邊而已。一直到有一天,看完塔可夫斯基的“鄉愁”之後,我忍不住問了他的觀感,像我們這樣的年輕小輩,一定可以從中獲益不少。只聽導演略帶哀怨的說,不應該在大專的時候就學拍電影,不應該。我一時無法了解,學電影不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嗎?導演接著說了,一開始就學電影,沒有其他學問的基礎,拍起電影來,會有侷限。 之後我在這個領域,見過太多年輕時候對影像熱情的人,從事這個行業一段時間,或是10幾20年的時間,紛紛離開製作的領域。資深有經驗又願意做創作,不怕別人說三道四的影像創作者,意思是還能存活,實在很少,非常稀少。大部分有經驗了之後,憑著以前一點點的豐功偉業,一定去升官轉行政職,回過頭來再來管那些他年輕時一樣苦哈哈,幾乎是一針一線逢出來的影像作品。實際上負責把作品做出來的人,一定是這個業界的最下游,所有在上游的人都可以指指點點。我年輕時曾夢想有一天廣告拍片公司不做了,要去大公司,比如什麼飲料公司去管廣告,發包之後再回來修理那些下游的拍片製作公司,以懈心頭之恨。可見我們這個行業,人格扭曲的有多嚴重。 這個領域不是沒有資深技術從業人員的設計,也就是,假設說你是從事美術工作,你就在你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專研,不必做什麼長官,但是薪水不比長官來的少,這是對專業的尊重。電影製片廠因分工細緻,要求更專業,是比較有可能做的到。廣告拍片公司規模太小,全部的人都投身在製作上。最麻煩的就是電視,要能夠做資深的創意人才,除非是搞綜藝節目。許多人不管是快樂的升官或是黯然的換跑道,離開製作實務就會越來越遠,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在製作上的創作很難突破。難以突破的關鍵除了自己性格之外,最大的關鍵就是基本功的問題。 我在美國讀書的時候,有一回聽說有一位老師要開一門另類電影Alternative製作的課,就是不同於一般電影的影片。我們所有同學都很興奮,原來那些出類拔萃,與眾不同的電影,還真的可以學到,這樣就可以拍出驚人的作品,名字將可永載史冊。結果第一堂課老師就說了:「我知道你們都想拍出了不起的作品,也看不起好萊塢電影,所以你們反好萊塢,看不起好萊塢。問題是,你們真的了解這種主流電影嗎?如果你們不了解,如何反他?」。老師的一席話真是晴天霹靂,那可以名留史冊,讓頭腦發脹的美夢,頓時化為泡影。當然想想真是有道理,還是乖乖的回來學主流電影。我說這個故事的目的就是講,要做影像創作,基本功不但要好,而且要非常的好。 你如果去看看北京電影學院一年級的課程表,你會看到一門共同的科目:哲學。在那個還在尋找自我,人生中吸收知識能力最強的青澀年代,一定要學習社會以及人文科學。這種吸收人類思想發展的學問,是打下影像創作的最基本工夫。所以美國的電影製作研究所,比較喜歡那些大學是學歷史、哲學、經濟和社會等科系的學生,原因就是這些訓練讓人比較有思想,將來有更多的思考機會。除了這幾門學問之外,有一門學問在這個領域是比較被忽視的,那就是邏輯學。邏輯可以透過哲學和經濟學得到,他也可以成為單獨的一門學問。在業界有一個明顯的狀況,你可以經常看到,如果是60分鐘的片子,到了20分鐘的時候,說故事的方式就怪怪的,不是停頓,要不然就是重複前頭說過的話。主要原因就是,一支長片在剪接的過程已經亂了,故事無法順利的推展,因為腦中的邏輯思惟無法繼續推演。不見得製作的人有這樣的意識,但他知道好像有問題,但是問題又解決不了。簡單的講就是邏輯不通,自己又看不出來,特別是在緊張交片時,壓力可以暴露一個人的真工夫。 有了基本學問之外,如果開始有機會接觸影像製作實務,除了技術本位要求之外,必須要非常的了解劇情和非劇情的來龍去脈,在實務上是如何運用。在這個領域,談技術面的很多,談觀念這種軟實力的很少。就算是某些層面的技術,書上也找不到。影像創作其實要的只是一把key,只是大門打開之前要準備非常的周全,我們將一步步的來,引導從事影像創作的人,有更多的思考。 
One Cut 寫於美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